乡村民宿改造设计:在废墟上生长,在传统里新生
时间:2025-04-11

都市人对田园牧歌的集体想象,为乡村废弃房屋注入了新生机,建筑师们正以民宿为载体展开一场静默的乡村复兴运动。

本期我们精选的5个民宿项目,折射出了当代乡村建筑实践的多元路径——或是将废弃校舍转化为自然生长的有机体,或是让百年老宅在疗愈哲学中焕发新生,亦或是在山石与溪流间编织石头与藤蔓的诗意对话。这些作品超越了单纯的住宿功能,成为融合传统与现代、自然与人文的媒介,展现了乡村潜在的价值与前景。

01

与自然乡野对话,废弃小学的适应性改造

福建:问稻社

公司:AG汇创

基地原状 © AG汇创

鸟瞰图 © 直译摄影

© 直译摄影

问稻社择址于“闽北最美乡村”——福建省武夷山市吴屯乡后源村,建筑四面环山、竹林相拥、稻谷梯田层迭,是由废弃的乡村小学改造而成。设计团队希望通过与村民共耕、践行绿色农业,提升土地价值,吸引年轻人回归,解决乡村空心化问题,同时也为入住的客人提供切身参与到耕种的机会与体验

原场地是三栋独立平层、呈“冂”字形排列的学校建筑,前侧东西两栋为各4间砖瓦结构的课室,北面后山一栋则为3间,且高于前面两栋2米5左右,是最原始的福建特色石头墙加木梁结构,另有一将要倒塌的厨房(原学校食堂)。“冂”字布局中间为操场,且有五棵已有60年树龄且长势良好的水杉。因是学校建筑,原空间布局较简单、分隔相似,每间课室面积在38㎡左右,也适逢一间舒适客房大小。

形态生成 © AG汇创


爆炸图 © AG汇创

设计在尊重和保留场地现有特征前提下,最大化地保持原建筑的整体布局和能够利用的所有墙体,透过一个连续的屋顶将三栋建筑串连起来,并留存五棵60年树龄长势良好的水杉,让新改建筑成为既是承载记忆的容器,又是过去与现代之间的锚点,以予村里人留存一份永久的回忆的同时,又给予到访住客提供一个远离尘嚣、亲近自然的休憩之所,更成为传承与活化后源村落文化的新场域。

© 直译摄影

建筑的中心区域被打造为宽敞明亮的公共客厅,周围环绕分布着由课室改造而成的客房,以中心发散的方式布局,将各功能区域以环形动线巧妙连接。公共客厅、客房、茶室、餐厅直面自然山体,室内外的小高差与大面积的落地开窗及折迭门窗设计,使得建筑与自然之间形成无缝的连接,让人享受与山景梯田为伴的片刻宁静时光。

© 直译摄影

02

梳理完形,纳故营新,保留情感记忆的知青民宿

广西:桂林乡谣里二期知青民宿改造

公司:易栖建筑

项目航拍 © 金笑辉

© 金笑辉

乡谣里二期知青民宿改造项目位于广西桂林市雁山区的河谷盘地,地势平坦,远处岩溶峰林清晰可见。临近桂林绕城高速出入口,驾车到达极其方便。基地前身是建于上世纪的国有良丰农场,坐落于一大片平坦的柑桔园中。现状保留了当年知青时期的宿舍生活区,呈一街两巷多院的 空间肌理。一条东西向混凝土车道将场地一分为二,形成南北两个生活组团。两个生活组团由巷道贯穿,连接植被丰富的生活小院。

设计最初就制定了项目的总体设计策略: 1 . 梳理完形。根据现有组团肌理整合入口区、民宿区、活动区、营地区,形成完整的功能体验。2. 纳故营新。针灸式植入四大记忆锚点,形成传播途径的引流点。

改造前 © 上海易栖建筑设计事务所

© 金笑辉

设计团队充分利用原有肌理及现场资源,每一棵树都变得极其珍贵。利用原有生产干道作为民宿到达动线,修整毗邻干道的礼堂区域,用铺装重新界定,形成接待中心区,串联南北两块片区。布置停车位于接待中心旁,完善民宿车行到达流线。场地内部以人行动线为主,延续原有建筑肌理,公社民宿两两成组,围合出多个生活内院,形成农场民宿肌理,营造鸡犬相闻的氛围意境。在原有的营地活动区设置篝火草坪,为各类团体活动提供聚会场地。与竹林溪流间布置的人行栈道相连,体验自然茂林的生活气息。

© 金笑辉

03

从建筑、室内到景观的全方位改造,地质队宿舍转变为休闲度假新据点

广东:八亩晴川民宿

公司:本森空间设计

© WM STUDIO

© 梁嘉健

该项目原址是清远英德硫铁矿的地质队宿舍,占地5300平方米,设计任务包括旧建筑的翻修改造,新建筑设计,园林设计,室内设计,品牌设计等,要将这片旧址改造成当地居民与周边城市休闲度假的一个新据点。

在大堂的新建筑主体设计上,设计使用了当地最容易实现的材料,红砖,松木,水泥等作为主要元素去搭建场景,通过景别关系,光影关系的控制设计,软装风格的匹配,使空间具有独特的审美调性,又符合乡土建设的经济投入预期。

© 梁嘉健

大堂的正面规划了一片18米宽33米长的草地,以便于能在民宿内举办户外婚礼,及其他户外社交活动,同时草地和园林的设计呈现也是大堂下沉式空间看出去的一片景观。大堂的正上方有一个20米长10米宽的观景露台,从二楼书吧往外走便能到达,可在此驻足欣赏到院内建筑的和近山远山之间的和谐呼应。

© 周龙

© 梁嘉健

泳池休闲区规划位于草地旁,通过抬高泳池的完成面,使场地之间能拥有一定的互动性,也更富有层次变化。环顾四周,水景,平地,高山,远景,建筑,也在此相映成趣。

© 梁嘉健

中庭水景区串联起前段的活动区,中段的餐饮区,及后段的客房区的交通枢纽,具有审美性和高效的便利性。客房区域采用了曲面路径与杂木庭院交错的设计手法,植物一年四季会有不同的变化,光影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墙上自由地作画。

© 梁嘉健

04

依山而建,以本土材料与技术延续村庄传统文化

浙江:秘伽度假酒店 Murka Hotel(二期)

公司:杭州偲所设计 Thinking Design

© Unbounded vision

在群山的怀抱中,有一个古老的村庄,岁月的长河在这里静静流淌。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已离开,只剩下老人在古老的石头房子中生活。这些石头房子,历经百年风雨的冲刷,表面长满了青苔和野草,却依然坚固耐用。

建筑群依南向斜坡而建,外形顺应地形,错落有致地与山体融合,与景观挡墙材质统一,视觉上延展性强,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共生,与村庄和谐相处。主体采用当地岩石垒砌,以天然材料和自然色调为设计主元素,向传统文化致敬并促其延续。

© Unbounded vision

在餐厅设计中,大树成为核心。为保留大树,室内空间适当退让,使其穿过屋顶,置身室内宛如身处森林,可聆听风动叶响与鸟鸣,营造出独特的自然体验。

建筑以巨石为主角,融入对大自然的探索,宛如山谷中的风景。冬天,可在大石头前围坐篝火,于静谧中感受温暖与富足。设计采用粗野主义风格,以泥土覆盖建筑,与自然完美融合。每个房间配备独立庭院和天桥,需经溪上天桥进入,庭院植被茂盛,让人真切感受四季与温度变化。

© Unbounded vision

05

结合古宅民居风格与现代设计语言,带来穿梭古今的沉浸式体验

重庆:云住疗愈民宿

公司:重庆诺瑞室内设计有限公司

改造前 © 黄煌

改造后 © 边界摄影

云住疗愈民宿的前身是坐落在缙云山岭柏林村的“王家大院”,是一座古老的巴东风格民居,如今被赋予了新的生命,展现了一种艺术与文化的交融。设计巧妙地融合了传统建筑美学与当代生活需求,同时致力于打造一种沉浸式的整体环境体验。

“即便是在相同的自然风光中,也能感受多样的生活情趣。我们期望每位宾客都能深入体验当地的生活,从住宿到餐饮,再到探索,让身心在柏林村中自在游走。”

夯土墙的质感引领着人们进入这个空间,原木、中古家具、绿色植物、灯具等元素一一展现,满足了现代人对美学与自然融合的追求。该项目意在推广一种新颖的疗愈生活哲学,将古宅的百年沉淀与现代设计语言相融合,建筑与设计虽无言,但当你漫步其间,所观所触,仿佛开启了一扇穿梭古今的故事之窗。

© 边界摄影




上一篇:这8个艺术乡村,不止美出圈,还带动了乡村振兴!
下一篇:没有了!

相关资讯

· 乡村民宿改造设计:在废墟上生长,在传统里新生
编辑时间:2025-04-11
· 这8个艺术乡村,不止美出圈,还带动了乡村振兴!
编辑时间:2025-04-09
· 乡村,换一种方式生长。
编辑时间:2025-04-02
· 【Vlog征集】印迹乡村:“设计点亮乡村”,用镜头记录乡村的美丽蜕变!
编辑时间:2025-03-28
· 今日春分
编辑时间:2025-03-20
新闻动态
赛道介绍
基础赛道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 “设计河南·美丽乡村” 创意设计大赛组委会  投稿邮箱:sjhn.mlxc@vip.163.com
备案号:
豫ICP备2025111614号-1  XML地图   技术支持:河南讯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